望江挑花艺术的特征分析_高山

发布时间:2015-06-30 16:40 来源:未知  编辑:望江挑花  浏览次数:    [ ]
望江挑花艺术的特征分析 高 山 摘要:望江挑花是安徽省民间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术,在图案造型、布局构成、色彩形式及针法工艺等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地域 特征。面对21世纪世界
  

望江挑花艺术的特征分析
高  山
摘要:望江挑花是安徽省民间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术,在图案造型、布局构成、色彩形式及针法工艺等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地域
特征。面对21世纪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重视和保护、传承和发展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望江挑花;艺术特征;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TS941.11;J52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003(2011)01-0044-04
 
1
王世福
2
(1.安徽农业大学 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036;2.安徽省望江县博物馆,安徽 望江 246200)
 
收稿日期:2010-07-05;修回日期:2010-09-30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sk136)
作者简介:高山(1972―  )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纺织美术的教学与研究。

      挑花是一种民间手工艺术,俗称“十字挑花”“架子花”,即在布料上依据经纬线的组织,用细密的小十字挑织成花纹。挑花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流行地区很广,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为普遍。
[1]
     由于各个地域的经济、文化和审美情趣的不同,挑花艺术呈现了丰富而独特的多样性特点。广泛流传于安徽省望江县的望江挑花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作为安徽民间的特色工艺,望江挑花曾分别于1979年、1981年、2000年三度进入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作为装饰,2008年望江挑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2]
 
     1    望江挑花的产生与发展
     望江挑花艺术相传始于唐代,距今已有着1 100多年的历史。
[3]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将幸福和安康寄托于神,初期的挑花就是专为敬神之用。于是将青年男女的长发拧成发线,在麻布上挑成“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八卦”“太极图”等,作为祭祀的供品以祈求上苍的庇护。成就望江挑花艺术的民俗化形式,应归于唐末隐居于望江香茗山的文学家罗隐。当时民间的挑花制品引起了罗隐的重视,他引导妇女用棉线代替发线,用棉布代替麻布,又从敬神祀品扩大到生活装饰品,使之逐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
[2]
     挑花艺术也逐渐成为妇女必须精通的一种溶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手工技艺(图1),她们人用一根针、一根线在经纬布上营造出一片魅力的天地,并在图案造型、布局构成、色彩形式、针法工艺等方面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2    望江挑花艺术的特征分析
      2.1  图案造型
      望江挑花图案造型具有精巧、简练的艺术特点,题材大都是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民族精神文化中的抽象事物为表现对象。在挑花艺术作品中,这
些图案题材不是简单的形象再现,而是通过挑花女们精巧的构思,经过高度提炼加工和概括化的抽象处理,形成具有规律性的三角形、菱形、矩形等几何化
的挑花图形。由于受挑花十字针脚的工艺限制,挑花图案常常运用点线面的组合来决定这种“几何化”的特征。因此,这些几何化的挑花图案十分概括而简练,在造型上还保留物象的主要特征,如“万字菊”“蒲公英”“四点梅”等。她们还通过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手段,巧妙地将各种“几何形”等组合起来,构成了千姿
百态的图案造型,如“花篮”“凤凰送平安”“寿比南山”等。这些具有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挑花图案,体现了劳动人民智巧的设计思维,有的挑花图案造型似拙
实巧,整体外形轮廓粗犷,但内部构成十分精巧,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装饰意趣(图2)。
 
        由于挑花艺术是满足劳动人民精神与物质上多方面的需求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艺术,它所体现的是这一群体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因此,挑花图案从内容上反映了她们的朴素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心理愿望。图案内容和题材也涉及广泛,主要包括吉利祥瑞的动植物、人物风景、器具文字、民俗故事等。挑花图案的艺术形象也是她们对自然的观察与自己主观愿望的集合体,这种崇尚吉祥如意的审美心理使得她们注重挑花作品的完美性表现。望江挑花图案常常采用了谐音、双关、象征、想象、寓意,以及花中套花等造型手法,谐音造型如以蝙蝠、寿字和2个铜钱的图形,寓意“福寿双全”,“卍”字和蝙蝠寓意“万福”;象征造型如“狮子滚球”象征子孙众多、家道兴旺,“凤穿牡丹”象征追求美好、光明和幸福等;想象造型如“凤凰献百吉”“凤凰献寿”“凤凰送平安”……这些挑花图案造型是人们追求美满生活理想的心灵折射,体现了劳动人民最朴实的艺术思想和语言。

      2.2  布局构成
      望江挑花主要应用于民间家居装饰及妇女儿童的服饰上,如头巾、围裙、儿童围兜、绑腿、兜肚、门帘、荷包、褡裢、腰带、帽带、裙带等。挑花作品大
都由团花、边花、角花、填花组成,常常以中心团花为主,主要采取上下式、旋转式、左右对称式、向心式、放射式等结构形式。但这种组织与布局在实际应用中又非常灵活多样,挑花女们凭借自己的才智与天赋,根据具体挑花实物的用途,自由选择、组合图案的题材和造型样式,力求画面均衡、饱满和生动,常常创造派生出多种形式的布局构图。从挑花图案图与底的关系看,望江挑花的图案布局构成大都是“底简图繁”(图3),这点不同于湖北黄梅挑花图案布局构成“图底密满”的艺术特点(图4)。
       望江挑花的底布通常是农家用自纺、自织、自染的青(或黑)、白的老布,单色棉线挑绣的图案与单色的织物底布互相衬托,对比强烈,画面虽然色彩单一
却不呆板;挑花图案的大小、主次、虚实的组织安排疏密有致,层次分明,对于节奏与韵律的把握得当,画面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又赋予变化。不同主题和造型的图案和灵活的构成形式更是形成了变幻无穷的格局。望江挑花这种底简图繁的图案布局构成和单一的色彩形式,单纯而清晰地传达出挑花图案的造型和结构之美,表现出清新朴实的画面气质。
 
       这些造型生动、布局精美的望江挑花纹样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地传承下来,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这些凝聚了无数挑花人智慧和汗
水的挑花纹样资料是珍贵的图形遗产,也是今天望江地区设计和开发挑花产品宝贵的资源。

      2.3  色彩形式
      望江挑花的色彩与相邻湖北艳丽热闹的黄梅挑花尤为不同,具有清新靓丽的艺术特点。望江挑花图案的色彩表现不求奢华,十分质朴、素美。望江挑花的底布是妇女们自织白色坯布或染成青色作底,一般基本上以单色挑绣,少数以多色线制成,主要以清爽、明快、淡雅、秀美为主。譬如多以白底青花或黑花,青底白花或粉色花,也有红底(女儿红居多)青花、黑花或白花;绿底青花、黑花或白花;青底白花、红花、绿花或蓝花;黑底白花、红花、绿花或蓝花等。

[3]
      这些色彩对比强烈,传达了纯净、典雅的艺术风格。而黄梅挑花在色彩处理上,除极少数用单色挑绣外,基本上都是以彩线挑绣(图4)。黄梅挑花常常以青粗布作底色,以白色作基本骨架,以大红、桃红、水红、浅红为主色,配以橘黄和淡黄,形成作品的暖色基调,色彩繁富,绚丽而夺目

[4]
      望江挑花这种多以冷色为主调、淡雅秀美的色彩特点应该与它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望江地处于长江北岸,是安徽西南的门户,也是古雷池
的所在地。三国时期的望江隶属于吴,土著的望江人承袭的都是典型的吴文化。在大雷池的封锁下,这种吴越文化的传承很少遭到破坏或影响。望江挑花在这种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安静地生长发展,毫无矫揉造作,依然保持了素雅净淡之美,这种美正是许多人喜欢望江挑花的重要原因,也是望江挑花区别于其他地域挑花最显著的特征。

      2.4  针法工艺
     挑花是以“十”字形和“一”字形为基本单位连续起来、再延伸开去才能组成图案纹样的。望江挑花图案的表现与它独特多样的针法技艺是分不开的,不同的针法工艺赋予挑花图案不同的视觉特征。望江挑花传统的针法工艺有挑、钻、游、织4种,不同针法的运用在织物的表面和背面呈现不同的图案特征。挑针是以“十”字形针法来显示纹样和分布色彩的,每针拉一对角线,每两针架成一个斜十字,一个“十”字为一个基本单位,“十”字的大小可以依据底布经纬纱线的粗细,可以跨三纱、四纱或五纱,所跨纱数越小,图案越精细。用纱线的多少来掌握图案造型和线条的变化,因此在挑花制作过程中,“数纱”是挑花工艺中组织图形的重要手段。望江挑花挑针又分单面“十”字针和双面“十”字针,主要区别在于织物的正反面呈现效果不同:单面“十”字针只有织物的正面呈“十”字形,而背面呈“一”字形(图5);双面“十”字针织物的正面、背面都呈现“十”字形特征。
 
      钻针的针法和提花布的织法近似,即在经纬布上,沿着经向或纬向,根据图案的需要正反密铺而成,钻针针法能显示出正面阳文背面阴文互相相反的
纹样形式,每针所跨纱数视图案的需要而定(图6)。
 
        游针针法的特点是线条感强,运用单线根据绘好的线路采用“跟线”的方式来回挑织,挑完后正反两面图案是完全一致的,“游”出来的图案造型线条感
 
       织针针法是运用钻针的原理、民间织布的方法,将同色或多色经线梳理好,用另一种颜色作纬线以梭挑织,形成的效果与提花一致,图案正反成趣,阴阳
相映,一面清新,一面厚重(图8)。
        在望江挑花产品中最常用是挑、钻、游3种针法技艺,这些针法的灵活运用增加了挑花工艺的表现力和针法情趣。

[5]
         注重正反成形、各有易趣的望江挑花与普通的“十”字绣有很大的不同,由于两者的路线设计不同,使得挑花织物正反面所形成的艺术效果也不同。望江挑花非常讲究整个线路的设计和走针的技巧,讲究出针、入针在同一个点,即从哪起针,最后还得在哪收针,路线设计和针法的讲究保证了挑花织物正反双重成趣的艺术特色,而普通的“十”字绣却只注重正面的艺术效果而忽视针法的设计,削弱了挑绣工艺的表现力和针法情趣。

      3    结    语
      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望江挑花具有异于其他地域挑花艺术的审美特色,其制作的精致和淡雅清新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望江挑花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
传承。它凝聚了特定地域人们尤其是妇女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她们能够通过“物化”的艺术载体将功能、内容、情感、形式、技艺等诸多因素融为一体,展现了自己丰富的感情和精神世界,并采用言传身授的传承方式自发的一代一代地将这一民间技艺传承至今,折射了劳动者的智慧和无私的人性化光辉,体现
了艺术审美和社会文化的双重价值。然而由于挑花工艺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挑花人力资源的断层等原因,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已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面对21世纪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望江挑花艺术应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发展,弘扬和保护这一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