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挑花——至朴至真,动人心扉

发布时间:2015-07-15 16:08 来源:未知  编辑:望江挑花  浏览次数:    [ ]
2015-4-11 8:20:01来源:望江新闻网 周玉冰/ 文 宣纸、歙砚,黄梅戏、花鼓灯众多的文化艺术将一个徽字书写得多么耀眼,多么徽味十足。 在江淮大地上,又有多少艺术之花悄然盛开,犹如
  

2015-4-11 8:20:01   来源:望江新闻网       

望江挑花——至朴至真,动人心扉

                                   周玉冰/ 文

宣纸、歙砚,黄梅戏、花鼓灯……众多的文化艺术将一个“徽”字书写得多么耀眼,多么“徽”味十足。

在江淮大地上,又有多少艺术之花悄然盛开,犹如农家少女,她娇羞含蓄,默默地在岁月的风口绽放美丽,摇曳婀娜身姿。匆忙中的你我不一定注意了她,然而一旦回眸,心灵为之颤抖。

望江挑花就是这样穿越了千年历史的艺术奇葩。它是山野春风滋润的花朵,它是唐代诗人罗隐点化的诗。它三次进入人民大会堂,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

在土布底子上,挑花女纤细的手指随心灵飞动,以挑、钻、游、织针法,在经纬间绣制而成精美图案,正反成趣。不绚丽、不张扬,古朴而静谧。需要你静心去品读,一旦读懂了它的神韵,尘世的喧嚣、浮躁都在瞬间没有踪影。

将一幅黑白分明的挑花工艺品挂在墙上,捧一杯香茗细心体会,似线条简洁的水墨画,清雅极致;又像年代久远的青花瓷,典雅极致。

让我们与挑花相约,与心灵相约!

穿越千年的挑花——望江挑花的历史渊源

2008年望江挑花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挑花发源地鸦滩镇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一时间,在商业大潮中几近遗忘的挑花艺术被抢救出来,并且飘洋过海。

望江挑花,穿越千年历史,盛开成艺术奇葩。

记忆里的挑花

任何一件艺术,能作到大俗又大雅就会是难得的奇葩。我认为,望江挑花是这样的民间艺术

在我童年的岁月里,见得最多的情景是老人纺线妇女织布。纺车轻摇,细细的线儿在老人们手指间的棉条里均匀地抽出,再由妇女们坐在织机上织成长长的土布。

望江挑花就是在这些经纬分明的布料上挑成的。女人的头巾、围巾,男人的腰带、背包,孩子们的背瘩、布鞋都是挑花织品。白色的底子上,青色的线挑出各种古朴的图案,正反入画,朴实却不乏雅致,贵气中兼有稳重。

我外婆应该是挑花能手,据说心灵手巧。她是我五岁那年去世的,送我回家、喂我糖水的事我都清晰记得,可是,极力去回忆她的模样却想不起来。不过,刻在记忆深处的还有她留给我的许多挑花制品,床单、被子、衣服等等,那些图案仿佛就在眼前,是那么鲜活。

2008年,回老家望江参加雷池文化艺术节,看到许多挑花展品,特别是留存下来的几十年前的挑花,古朴得让人沉醉,仿佛穿过了深邃的历史,进入到了祥和的桃源世界。急忙回家翻箱倒柜去找外婆留下的那些挑花,可惜都没有了。

挑花的日子

我小学的时候,望江挑花有过一段时间的兴盛,村子里的姑娘都学挑花。这可能源于1979年和1980年,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征集望江是挑花做沙发靠背和扶手,并且赢得来访的总统夫人们的喜爱,望江挑花成为馈赠友人的礼物。

一时间,望江后山的一些乡镇都办起了挑花厂。于是,每天都能看到动人的情景:一群扎着麻花辫的姑娘骑着自行车去厂里学挑花,朝阳映着她们朝气蓬勃的脸;傍晚,她们披着夕阳有说有笑地回来,声音银铃一般。

我一个表姑,方圆几里属她长得最漂亮,也学挑花。我们村子里有个姑娘学得比她早,她常常来请教。暮色四合,炊烟袅袅升起,表姑夹着挑花回去。母亲在村口送她。这头喊:“妹,到了吗?”,那头应:“姐,我到了!”

随着商业大潮的来临,表姑一时长大的挑花女都进城务工,加之人造纤维布料取代了棉土布,挑花一度淡出了我们生活,甚至,忘记了。

1985年,安徽省群众艺术馆美术师张志借鉴挑花艺术的图案特点,创作设计出“庐阳花布”,赖少其书写其名,由安徽印染等厂家大批生产,畅销中外。当时购买庐阳花布的盛况空前,布出厂还是热的就被买走,成为安纺厂的辉煌历史。

现在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那些快活的挑花岁月,那种炊烟四起中的姐妹应答情形可能会成为远去的动人历史和醉人的记忆。

像诗人海子一样,我真的很留恋八十年代的农耕气息,留恋村姑挑花的纯真岁月

诗人罗隐指点挑花

在中国众多的挑花类型中,望江挑花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进一步追溯,望江挑花发源于鸦滩镇的香茗山下。

历史上,望江的大部分地方在水下,江湖相连,是为雷池。沧海桑田,才有后来的华阳、漳湖等乡镇,大多数是移民。与之相对的鸦滩、长岭则称之为后山。

几千年前,雷池的水一定拍打过香茗山。它不高,却是望江境内的名山、文化山。古塔群山环抱下的褒隐寺,像是一位隐士,凝视着朝阳庵那连绵百里的香火。

香茗山吸引了无数名流驻足,梅福、李白、罗隐、解缙、翁溥等在此留有足迹。其中,唐代诗人罗隐将香茗山作为自己寄养心性的地方。

罗隐爱诗,爱香茗山,也爱淳朴的山下居民。他看到妇女村姑在麻布上以发丝挑花,简朴的挑花拨动了诗人内心最温情的心弦,他亲自设计图案,指导村民去挑,去刺。

诗人的点化像是神来之笔,挑花开始由神品、贡品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转变。再后来,棉布取代了麻布,丝线取代了头发。挑花更进一步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走进老百姓的心灵。

一路走来,摇曳着千年历史!

专访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唐跃

周玉冰:望江挑花是有千年历史的民间瑰宝,请您谈谈对它的看法。

唐跃:安徽是文化资源大省,历代人民创造了许多艺术瑰宝,比如文房四宝,比如芜湖铁画等等。望江挑花也是安徽具有代表性民间艺术之一,它是流传在望江境内的一种家庭手工技艺。源于唐代,用麻与发为材料,制作祭祀供品。至晚唐始用本地棉花为原料制作,用于生产衣饰及家庭器用装饰制品。并逐渐形成每家每户女性必须精通的手工技艺。以其构图精美、正反成趣、内涵丰富、美观实用而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望江挑花在传承发展中,构图元素取材于生活,除各类几何图形变化外,常见的有植物藤蔓、花果、茎叶;如梅花、竹叶、十二生肖等等,创意独特、寓意深沉,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望江挑花制品细腻精湛、色泽淡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次被选入北京,成为人民大会堂显目的艺术饰品。又多次在各种交易会、博览会上获奖,声名远播。

周玉冰:与徽州文房四宝、芜湖铁画所不同的是,望江挑花虽然有千年历史,但似乎还藏在深闺人不识。您认为要怎样进一步去发扬它?

唐跃:省文化厅高度重视望江挑花保护工作,积极推荐望江挑花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在多个国际间、国家级、省级文化展演展示活动中,宣传推介望江挑花,争取保护经费用于望江挑花艺术保护。下一步将组织对望江挑花深入调查,进一步完善相关资料,建设望江挑花数据库;举办培训班,培养建设望江挑花传承人队伍;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传承人展演,参加省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扶持望江挑花企业开展生产性保护,建设传习基地;继续争取国家、省财政对望江挑花项目及传承人保护进行资金扶持,将望江挑花这一民间瑰宝持续发扬光大。

(该文2012年发表于市场星报品牌周刊《品读》,产生极大影响,其后,安徽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都为望江挑花制作专题片)

望江挑花与十字绣的区别

1、技法:望江挑花工艺非常复杂,针法多变,有挑、钻、游、织等针法,讲究正反成趣,实则原理完全不同,其双面挑花,正反一样。十字绣针法简单,画的背面杂乱无章。

2、色彩:望江挑花色彩极其简洁,青白之间,挥洒自如,也有少量色彩,讲究一物一色,很少使用间色和复色。十字绣色彩繁杂。

3、艺术风格:古朴典雅,像中国国画一样,意象为主,主观为主,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趋向于剪纸或者版画的艺术效果。

4、题材:望江挑花所表现的题材主要是以吉祥美好为主,讲究寓意,多采用同声字,谐音字来会意,作品极具民族特色。大量而独特的民间图案使其艺术语言丰富多彩,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作用,古朴而典雅,令人百看不厌。

5、、题材广泛、色彩繁杂,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周玉冰,作家、书画评论员。正式出版作品十余部。长篇小说《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的诗情人生》、《严凤英一家人》、《为黄山而生——童乃寿传》有广泛影响。

2008年,历时9天9夜创作的长篇小说《五月的名字叫坚强》,受到时任总理温家宝亲笔批示。此外,参与安徽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省社科院、共青团安徽省委、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教育局组织的读本及教材编写。担任过中学语文、美术教师,现为星报艺术中心主任。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